童年篇 求學篇 建寺篇 住院篇 教育篇 趣味篇

前   言

「佛初發心,中集資糧,最後現證圓滿正覺,一切皆是為利有情。故所說法一切亦唯為利有情。」──《廣論》法語(六十六頁第三行)。

因為僧俗二眾弟子們承事「悲智館」,為了讓大家更能了解師父的風範,向師兄姊收集他們長期以來親近師父所得到的點點滴滴,再彙整成《師父小故事》。如今看到《師父小故事》,就能了解師父正是悲智具足的大乘行者,而且從小就顯現這樣的等流,並在後來廣發菩提大願,一生為「建立教法,令正法久住。」而盡其形壽。

師父童年時,有一件很有趣的故事。在一個螢火蟲款款飄飛的夏夜,天上星月光明,人間晚風習習。晚飯後,村裡的小孩都去抓螢火蟲了,而師父也沒閒著,拿著鋁製的臉盆,到村裡的中心去敲打。一邊敲,一邊喊著:「今晚我要唱歌給大家聽。」不多久,村人真的來了,抓螢火蟲的小孩也回來了。師父看觀眾都到了, 還有星光月光和螢火蟲閃亮的清光正妝點著他的舞臺,就開始引吭高歌了。這位農業社會裡,非比尋常的小女孩,天真可愛無邪;當時他只是想唱唱歌帶給大家快樂。這帶給大家快樂的一顆心,在後來廣發大願,演成善妙法音,廣傳可以帶給眾生永恆真樂的佛法。師父的音色是極優美的。後來演成聲聲奪人心意的梵唄。只要聽過師父梵唄者,無不生起無限渴仰諸佛恩慈的歸依心。

這已是五十年前的往事了,讓人聽到這樣一個故事,不禁會心一笑,心生讚歎:「真是個可愛又有膽識的小女孩,怪不得後來成辦了大菩提心的願行。」

師父的心恆長緣念眾生,所以即使剛出家時,沒有道場、沒有師長;讀佛學院時,沒有錢繳學費;買金剛山時,也經費困難;但是,師父總是心力大於財力與體力,只要目標確定,就無懼萬難,堅持到底。

廣論法語:「誰不將無堅,如蕉沫之身,由行利他緣,修須彌堅實。上士具悲故,將剎那老死,病根本之身,為他安樂本。」(廣論六十八頁第四行)我們的身體像泡沫般隨時會消失,要如實將不實的色身變成堅實,就要發自利利他的菩提心。師父為了建立教法,以利益眾生,而盡自己形壽。我們今天能夠有正法在心田,得種種安樂,這一切都是師長的功德。願我們一起效學師父,發「為利有情願成佛。」的弘願,耐勞忍苦,盡形壽為「建立教法,令正法久住。」而努力,如此,才能將不實的色身轉為如須彌山般堅實的暇滿人身,而生生增上,直至成佛。


童年篇

母親的嚴教  

童年時,師父曾仿效村中小孩,對母親的教導避而不聽,還故意使性子;本以為可以得逞,卻換來母親嚴厲的教誡。母親說:「不能接受長輩的教導,那以後還有誰敢教你呢?」事隔五十餘年,回憶起母親的教訓,師父仍視為珍寶,而深覺終生受用不盡。

師父在他的《回憶》文中,曾提及:「我無德無能,而能蒙諸師友不棄,實是得之於母親這個嚴厲的教導!」

啟示:師父能虛心受教,而且對母親永懷感恩。這種虛懷若谷的精神,實為我們學習的榜樣。

師父幼時的在校功課,一向名列前茅,因而母親希望他繼續升學,並願他將來當助產士。助產士在當時的農業社會,是一份熱門且高尚優渥的職業。可是,師父不喜歡當助產士,因為他看到打針的血,就會嚇得幾至昏倒,更何況幫人接生。可是母親的意思,他又不敢違逆,因而忍痛,放棄升學。國小畢業即自願進入一家紡織公司上班。但是,閒暇時仍不斷的閱讀,並四處聽經聞法,追尋真理。

啟示:由此,使我們了解師父不趕流行,不受物慾左右,而堅持自己生命方向的特質;和寧願犧牲自己,也不忍違逆父母的孝順美德。


為法出家

十六歲那年,師父讀《金剛經》:「是實相者,即是非相」句,就豁然開朗,遂立下出家的大願,欲求證最高的真理。

十九歲那年,算命先生說師父的父親在隔年有死難因緣。師父聽了,就決定以出家功德,來報父母深恩。於是有一天半夜留書兩封,一封向雙親表明出家的本懷,一封請兄弟代替他孝順父母。當時,師父自己用剪刀落髮後,背起行囊離家;他一個人在半夜焦急的趕路,只為了效法佛陀出家修行,追求無上真理。

啟示:一個十九歲的女孩,一個人走在崎嶇的山路上,不知師父在哪裡?也不知道場在哪裡?這需要有多麼大的決心和勇氣啊!實非常人所能及。以出家功德報答父母恩的孝心,也是宿世善根的流露。


求學篇

沒錢讀佛學院的日子

二十一歲時,師父至佛學院讀書。當時,每月要繳一百五十元的學費。每到月底要繳費的日子,師父就因籌措不出學費,而一個人偷偷躲在棉被裡哭。一個兩袖清風的出家人,又不敢向家裡拿錢,師父只好將眼淚都往肚裡吞。當時師父是為了出家的尊嚴,為了佛教的尊嚴,所以不敢向家人開口,不敢向父母訴苦。

啟示:雖然有人說:「沒錢是萬萬不能的。」但是,由此可知再窮苦的日子,也動搖不了師父求法的決心,和弘法利生的大願。

勇於承擔  一心依止

師父求學時的佛學院院長是上聖下印長老。有一次,聖院長上課前十五分鐘通知他去代課;這對當時的師父來說是有困難的。因為,他沒有時間預習講課的資料。但是師父仍想:聖院長拖到時間這麼緊急,才通知他代課,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。由於怕聖院長太累,又怕耽誤到學生的課業,所以,師父勇敢的答應下來。從此,師父每每自己先預習進度,並研究教材,以便再接到師長的代課命令,就不會手忙腳亂了。

啟示:由於師父的勇於承擔心和一心依止,所以,後來聖印院長就留師父在佛學院教書,並讓他有在電台講經的機會。師父終生都非常感恩師長對他的栽培。

忍苦學法立弘誓願

師父在讀書時,學費常無著落。但是師父始終沒有選修梵唄課,只想一心一意的修學佛法課程。在五十年代無人講經說法,大眾難有聽經聞法的機會,師父因此而立下弘法的大願。即使生活再困苦,也不改其志,堅持認真修學後來果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並得到聖印院長聘任授課。

啟示:師父遇難不退,忠于初衷的精進精神,以法為主,不為經濟困難所動,堅毅修行,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典範。


建寺篇

學苑取名的由來

「般若學苑」這四個字,是師父的心願。師父常常想:「佛法這麼好,把自己的生命用在佛法上學習的人並不多。孟子說:『集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一樂也。』我若能集天下有善根,有智慧的人共聚一堂研究佛法,這就是莫大的快樂。」所以,後來師父建寺,就將修行的道場取名為「般若學苑」,希望聚集很多有善根、有智慧的人共同學習。

當時獻地給師父建寺的父親,曾板起臉孔來反對。師父的父親認為這個名字太難記了,並建議師父取名「西安寺」、「修印寺」等名稱。師父於是到寺廟去「擲筊」,很虔誠的皈依祈求佛菩薩,請佛菩薩作主。結果三次都得「聖筊」,可見佛菩薩也喜歡師父為道場取的名字。

啟示:師父「獨樂樂,不如眾樂樂」的胸懷,也是成辦「金剛山般若學苑」道場的因素之一。

吃飯配鹽巴的日子

般若學苑剛成立時,生活很清苦,窮得連一張椅子也沒有。那時與「逢甲普覺佛學社」結緣,為了鼓勵這些青年學子學佛,常常將自己所得的講師費,送給他們作買書之用,或為了減輕諸學子的費用開銷,常請諸學子在學苑用餐,也常贊助佛學社的活動費用,因此學苑的開支也常遇到拮据。甚至幾次,到了沒錢買菜及繳電話、瓦斯費的境地。每當沒錢買菜的時候,就將人家要丟棄的葉莖,撿回來洗淨炒煮。師父說:那是最佳珍餚;如果沒有菜葉可撿,便將飯用花生油與鹽巴合炒。師父說:這是無上美食。還好,師父的母親常會送菜到學苑,就這樣子,度過一陣子艱困的歲月。

這期間,日子簡直是過不下去了。慧師父就瞞著師父偷偷的做手工藝,想藉此度過困境。慧師父每次都偷偷的在寮房做,等聽到師父走近的腳步聲,就飛快的將手上的東西藏起來,深怕師父責怪。一路艱困中走來,慧師父一直在旁默默的護持師父,這樣的同門師兄弟情誼,令人感動!

啟示:緣念眾生的法身慧命,幾至忘我的願力,恆常在師父的心續中,因此被師父感召而成就出家功德的年輕學子,所在多有。


住院篇

緣念他人的慈悲心

農曆的民國九十三年底(國曆九十四年二月二日)師父生病,當時病情非常不穩定,在插管時也不太順利,嘴角一直有血滲出來。如此療病過程,一般人會疼痛得受不了;但是,師父仍神色自若,毫無畏懼。師父在種種病苦中,仍非常有威儀,也很護念醫護人員。任何醫療過程,都非常觀待醫護人員的辛苦。比如,極為痛苦的抽痰護理,師父也能毫無愁苦之色;接受種種護理後,總是頷首微笑,頻頻致謝。

啟示:師父隨時隨地都在緣念他人,護念眾生,即使在痛苦時也不例外,這都是他一生修行的功力,以及觀待別人慈悲心的展現。

死亡一瞬間的強烈皈依心

師父病情曾數度危急,醫生發出病危通知,賢法師在身旁守候,和師父對話,談可能的不測。師父當時總是一心緣念三寶,不斷的皈依三寶,沒有任何懼怕。從賢法師把師父帶到醫院治療開始,師父的心都非常平靜,師父心裏想:平時對道場、眾生、和自己,都已盡力了,現在就是要放下。有命回來最好;沒命回來,就隨緣吧!所以師父就輕鬆、安然的放下。

啟示:病危時能安然放下,一心祈求三寶的究竟有幾人?師父病中展現了

他畢生修習「戒、定、慧」三學的功力。

病中仍不忘渡眾

師父病情稍穩定,護士們為師父行誼所感動,就常到病房來和師父請法,師父總笑容滿面的為她們說法,並以「護容、護口、護心」的教要,來勉勵她們為病人服務。師父就算是生病也都在為眾生說法,不捨棄每一位眾生。

啟示:師父時刻以教法利益眾生的大願,恆常在有緣人的身上實踐。


教育篇

推動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教法  不遺餘力

師父自從修學《廣論》之後,深覺《廣論》掌握所有佛法精要,而且很有次第,是世界級的寶典;能使學佛之路,就像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車子一樣快速。因而,以平生的體悟,抉擇以《廣論》教法,做為教授僧俗二眾弟子的中心,並發願推廣與弘揚。

開始成立廣論研討班時,困難重重,不少老義工因為文字不易懂而不願意修學。有一次,師父遇到一位老義工,非常懇切的和他講述廣論的殊勝,一講,講了兩個小時,還親筆題名送他一本《廣論》,這位義工被師父的誠心深深感動,於是歡喜的來上廣論課。

啟示:所有布施中,法施功德第一,師父終身慈悲喜捨,渡眾無數。

成立義工隊  福慧雙修

搬遷到「金剛山」後,師父看到義工們很熱心,經常到山上來幫忙,心想:「他們這麼有善根,如果沒有用佛法來教育他們,實在太可惜了。」於是,組織了義工隊,而且投注很多心力在義工的教育上。

師父認為義工不只是做事而已,而且還要能以佛法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、藉事練心;不只是修福報,還能修智慧。所以,學院義工的素質,在師父的教育下,非常優質。

啟示:師父為了眾生的法身慧命,堅持唯有佛法教育,才能利益眾生。從師父點點滴滴的教育信眾歷程,可見師父不但具足了慈悲,且具足了智慧。

有佛法內涵的大小法會

民國九十六年舉辦為期六天的「梁皇法會」,師父為了要將《梁皇寶懺》與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教法結合,特別挪出一天半的時間,針對「由《廣論》教法,看《梁皇寶懺》的經文」來為大眾開示。雖然這樣辦法會,會累到體力不強的師父,而且法會的時間也拉長了許多。但是,師父仍然堅持要帶給信眾正確的佛法,而不忍心讓信眾只誦經拜懺,卻沒有緣念到正法,無正法可使生命受益。師父弘揚佛法以利益眾生的用心,在任何時刻,對任何人,總如瀑流,源源不絕,廣大深長。

啟示:不只今年舉辦的「梁皇法會」如此,師父在平日的大小法會中,總是讓信眾人手一經或講義,並做深妙的開示。師父希望信眾能將佛法入心,以提昇生命品質,並使眷屬也能受益,願人人有和諧樂利的人生。


趣味篇

容孩摸頭

   學院師兄姊的小孩,有很多從小就讓師父的慈悲心攝受。有一位師姊的兒子,四五歲始,就跟著媽媽來學院。天真的孩子看到師父晶亮的頭,童言童語的說:「師父!你可不可以蹲下來,讓我摸摸你的頭,你頭上刺刺的頭髮,一定很好摸。」這位師姊聽到自己的兒子對師父做這種不合理的要求,趕忙阻止,但師父已蹲下來,並笑咪咪的讓這孩子摸他的頭。這孩子一邊摸師父的頭,還一邊問師父說:「師父!你怎麼不要頭髮了。」對這樣幼孩的發問,師父仍是笑咪咪的。這位師姊忙著說:「師父不要煩惱,所以不要頭髮了。」這曾經天真的小孩,如今已是醫學院的大學生了,也是我們青年廣論班的學員。

啟示:師父慈悲的心懷,溫暖可愛。年幼的孩子前,師父半點身段也沒有;如所有性,盡所有性的修持,讓所有的眾生得到攝受。

英雄救美

   師父年少時,可說是俠女一個。有一天,幾位和他同齡的小女孩,在西屯街上騎腳踏車遊玩。這時,不意來了兩三位年紀相近的男孩,故意過來戲謔這些小女孩;師父的同伴因此嚇得花容失色。師父看了,一點也不畏懼。心想:如能將這幾位男孩引開,這些小女孩便不會恐懼了。於是他使盡了力氣,急踩著腳踏車,像天馬般地往前騎去。男孩們看了,說道:「這個年齡最小,卻是最膽大囂張。追上去!」於是男孩們放棄了戲謔,群體追著師父。這一段英雄救美的故事,讓人會心一笑。

啟示:師父此等俠義心腸,與生俱來。後來,發展為救護眾生遠離怖畏、遠離痛苦的菩提心。